財經新聞一則:華爾街模式壽終正寢

華爾街模式壽終正寢
財匯資訊提供,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2008 / 09 / 23 星期二 11:34
華爾街不是好萊塢,這裡沒有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只有無力阻止的災難在蔓延。現在,華爾街已遭毀滅:美聯儲(Fed)日前批准美國僅剩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從投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這可能比幾家投行的倒閉更加致命,因為世界所熟知的由一群從事證券買賣、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受到更少監管的獨立經紀公司代表的華爾街不復存在。投資銀行曾經被解釋成任何經營華爾街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可見兩者的共生關係。美國的投資銀行一種是由商業銀行分解而來,因為 1929年股災後,美國政府認為投行業務風險較高,1933年頒布《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離開來,如摩根士丹利;另外一種是由證券經紀人直接發展而來,如美林證券。歐洲的投資銀行業務一般都是由商業銀行來完成的,也就是所謂的「全能銀行」。

但後來在華爾街的遊說下,1999年廢除了《法案》,商業銀行能夠從事全能銀行的業務。目前,美國金融企業利潤佔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份額從20年前的5%上升至40%,金融擴張明顯大於其所服務的實體經濟。隨著監管的放鬆,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加入到衍生品的盛宴當中。

與歐洲長期較為穩健的全能銀行相比,美國投行獨立發展過程中形成較大(成熟)的追求暴利的衍生品市場,後來允許商業銀行從事投行業務,反而將投行領域的高風險滲透入商業銀行,這也是當前美國金融危機難以見底的原因之一,大量商業銀行牽扯其中,這次危機也是由次貸、商業性抵押債券、信用違約掉期等導致金融資產損失所引起的。

隨著美國五大投行倒閉或轉型,華爾街模式壽終正寢,其滅亡主要原因是外部監管缺乏以及投行業務的貪婪、不透明。對於投行來說,過度依賴槓桿是其遭受毀滅性打擊的前提,如美林的槓桿率為28倍。摩根士丹利的為33倍。在市場繁榮之時,借款會幫助公司實現高收益,但市場逆轉後,大規模的沖銷將引起投資者對華爾街喪失信心,危機不可避免。其次,業務不透明,如複雜的次貸產品推銷給一些不熟悉金融知識的個人、企業或機構;信用違約掉期合約(CDS)市場過去5年從1萬億美元迅速膨脹到62萬億美元, 但是CDS不在交易所內而是在機構內部交易,所以也脫離監管部門範圍之外。

真正令作為「新自由主義」標桿的華爾街死亡的正是自由主義本身,美國一直向新興國家兜售「新自由主義」,即盎格魯·薩克遜模式:信奉自由貿易主義,最低政府干預以及最大程度的競爭。認為實現繁榮的最佳途徑就是放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使其自由分配資本、承擔風險、享受收益並承擔損失。但是美國監管部門放任另一個龐大的金融體繫在正常的銀行業網絡之外發展起來,而且既不受監管又不透明,並依賴於高槓桿比例,終究自食惡果。

留言

熱門文章